- 吴劲轩;张浩仁;夏文银;蒲军;王香君;夏川林;殷浩;
杀青是桑叶茶制作工序中最关键的工序,对桑茶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利用微波杀青对桑叶进行处理,探讨桑叶投放量、微波输出功率、杀青时间对桑叶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因素均对桑叶中多酚氧化酶活性有显著影响,且影响大小依次为投放量>输出功率>杀青时间,经正交试验得出微波杀青的最优组合为桑叶投放量30 g、杀青时间150s和微波输出功率900 W,此时多酚氧化酶活性最低为373 U,其活性丧失了81%,具有较好的杀青效果。
2022年04期 v.50;No.174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1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李建君;罗贵祥;冯海燕;陈谷;杨定乾;戴真松;张治川;
四川省三台蚕种场桑园被3.6%烟碱·苦参碱航空施药污染后,相关试验表明:因区域、地块及桑叶着生部位不同,受污染的程度有较大差异;3.6%烟碱·苦参碱对蚕LC50为0.140 mg/L,残毒期55 d左右,对蚕剧毒,桑园及周边应禁止使用;饲喂受污染的桑叶,幼虫期试验蚕共损失42%,全龄经过延长25 h,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健蛹率、公斤茧制种成绩较对照均有明显下降。建议规范航空施药,避开区域、错开时间,并建立常态化农药残毒期试验机制、慎用复配型农药,确保蚕桑等种(养)业安全。
2022年04期 v.50;No.174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胡光荣;沈艳;吴建梅;
为了解决养蚕过程中除沙费力的问题,研制的养蚕方便除沙装置,通过可调整间距的固定式和活动式放置层,以及网孔关键、隔沙布(或纸)等,实现较为省力的去除蚕沙操作。
2022年04期 v.50;No.174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7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郜亮;杨碧文;杨水艳;李硕;杨仁奎;李超;
选取“两广2号”“川山×蜀水”“菁松×皓月”3个家蚕现行品种,采用1~2龄人工粉体饲料、3~5龄常规桑叶育,1~2龄人工颗粒饲料、3~5龄常规桑叶育和全龄桑叶育3种不同的饲育形式。对比3个家蚕品种不同饲喂形式下的龄期发育经过,起蚕体重,死笼率以及茧质和茧丝成绩,结果显示:全龄桑叶育在龄期发育经过,起蚕体重,以及健康性上都优于1~2龄粉体饲料、3~5龄常规桑叶育和1~2龄颗粒饲料、3~5龄常规桑叶育,但在茧质和丝质上差异较小。
2022年04期 v.50;No.174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林波;吴建梅;石洪康;叶晶晶;马勇;胡光荣;张剑飞;
人工饲料养蚕,采用传统手工方式切料速度慢、效率低,已无法满足生产实际需求,成为制约人工饲料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瓶颈难题。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蚕养殖设施设备岗位团队研制了1种家蚕人工饲料切料机,能快速把块状饲料粉碎成方便饲喂小蚕的细小颗粒,效率是手工操作的5倍多,经多地生产实践证明,其经济实用,安全可靠,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2022年04期 v.50;No.174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3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周旺;陈谷;任桂华;曲凌云;杨玉梅;熊国林;李建君;
不同单位保育的“781”系统在母种饲育成绩上各有优劣。为进一步比较不同系统的繁育成绩差异,利用四川省三台蚕种场与凉山州蚕种场保育的“781”系统生产3种类型的原原种繁育原种,结果显示:三台场保育的“781”品种茧质成绩较好,凉山州场保育的“781”品种产卵量较多,杂交系综合成绩较优。
2022年04期 v.50;No.174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周晓婧;聂启航;陈宝瑞;青学刚;李文学;陈小平;王琳璐;
僵蚕灰分作为《中国药典》中僵蚕质量标准之一,深入研究僵蚕不同部位灰分含量对指导临床用药、完善药材质量标准、保证疗效均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为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僵蚕的质量标准测定与研究导致僵蚕灰分含量过高的主要成分,通过对头胸、腹、尾三部分分别进行灰分测定,由其结果可知,僵蚕灰分含量在不同部位分布不均且头胸部灰分含量最高。
2022年04期 v.50;No.174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6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粟思源;刘俊凤;刘彬斌;张智勇;胡春梅;陈义安;
为解决蚕桑副产物雄蚕蛾产品生产过程中雄蛾个体小、产量低、混杂雌蛾等问题,通过选育龄期经过和蛹期经过较短的强健斑纹限性家蚕育种新材料予以解决。结果表明,与亲本材料相比,杂交组合“造A×兰B”的龄期经过和蛹期经过短、健康性好、产量高、蚕蛾体重重,而且能够在幼虫期区分雌雄,避免雌雄蛾混杂。杂交组合“造A×兰B”能为家蚕雄蛾系列产品开发和研制提供稳定高产的材料来源。
2022年04期 v.50;No.174 34-3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