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大波;何晓平;曹宁宁;陈永波;吴雪娇;
从食下急性毒性、残留毒性和中毒反应等方面,评估毒死蜱对家蚕的毒性。结果表明,45%毒死蜱乳油对3龄起蚕的24 h致死中浓度LC50为3.353 mg/L,对家蚕的毒性等级为高毒,具有极高风险性。家蚕取食带毒桑叶1~3 d左右,逐渐出现拒食、乱爬、吐液、体曲呈“S”状、胸部肿胀、尾部脱肛、蚕体缩小等明显的中毒症状。随着采叶间隔时间的延长、处理浓度的降低,毒死蜱对家蚕的毒性逐渐减弱。45%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间隔21 d死亡率为24.07%,对家蚕仍具有较高风险性,1 500倍液间隔18 d、2 000倍液间隔15 d和2 500倍液间隔12 d后连续3 d无中毒死亡家蚕。因此,在使用45%毒死蜱乳油防治桑园害虫时,以1500倍液浓度为宜,其安全间隔期应在21 d以上。
2023年01期 v.51;No.175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6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玉梅;李建君;曲凌云;吴波;唐金文;周旺;熊国林;
以一代杂交种“781×7532”(正反交)为试验材料,即时浸酸后催青,转青卵设不冷藏区(对照组)、冷藏1 d、3 d、5 d、7 d、9 d、11 d、13 d、15 d、17 d、19 d、21 d、23 d、25 d和27 d等14个处理,调查孵化率、催青死卵率和蚁蚕饥饿死亡率。结果表明,即时浸酸后转青卵冷藏时间越长孵化率越低、催青死卵率越高、蚁蚕饥饿死亡率越高。经比较分析,冷藏15 d以内对蚕卵孵化、蚁蚕健康影响较小。
2023年01期 v.51;No.175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4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柳江;木甲子;王忆;冉新;付强;刘浩;李亚梦;赵亮;
为了充分利用耕地,保障粮食安全,对果桑园间作的17个大豆品种的大豆产量、整株干物质产量、百粒重等经济性状进行调查、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大豆产量最高的是“川豆155”“贡春豆25”,均为157.44 kg/667 m2,其次是“贡豆选22-6”“贡夏豆15-2”,分别是137.76 kg/667 m2和127.92 kg/667 m2;干物质产量最高的是“贡春豆25”,其次是“川豆155”和“川鲜豆4号”,然后是“贡豆选22-6”,产量分别为275.52 kg/667 m2、246.00 kg/667 m2和236.16 kg/667 m2;百粒重排名前3的是“贡春豆25”“劲豆11号”“贡豆选22-6”,分别为56.30 g、52.43 g和52.17 g。
2023年01期 v.51;No.175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9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席敏皓;魏欣;李豪;吴珂砺;刘春;
蚕丝中的丝胶蛋白因其有较好的亲水性和生物活性被广泛用于化妆品行业。为了调查笔者试制的两款保胶蚕丝纤维为基布的蚕丝面膜的相关特性,对蚕丝基布丝胶蛋白在面膜液中的溶出情况及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进行了相应检测。同时,选择2款标识有“蚕丝”及2款非蚕丝的市售面膜作为对照。发现除笔者试制的两款面膜液含有丝胶蛋白外,其它面膜液不含丝胶蛋白。进一步利用丝胶抗体对其丝胶蛋白类型进行鉴定,发现面膜液中含有丝胶3蛋白,未检出Ser1和Ser2蛋白。利用DPPH法对其清除自由基能力进行检测,发现笔者试制的蚕丝面膜液中的一款具有较好的清除自由基的活性,其清除能力为41.77%,相当于9.4ug/ml的Trolox。该研究表明利用保胶蚕丝作为面膜基布,其丝胶蛋白能溶出到面膜液中,推测其丝胶中的其它活性物质也能一同溶出到面膜液中从而赋予蚕丝面膜特有的生物活性。该研究为开发以保胶蚕丝作为化妆品,特别是面膜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3年01期 v.51;No.175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2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曾益春;黄盖群;刘江;佟万红;刘刚;危玲;
在桑树夏伐后,开展大豆带状套种,到秋季成熟采收时大豆株高74.249 cm,单株总生物量0.218 kg,单株豆荚数81.332个,单株豆荚质量0.104 kg,总生物量2.677 kg/m2,豆荚数999.500个/m2,豆荚质量1.265 kg/m2,百粒鲜重0.500 kg/m2,总苗数12.833棵/m2,鲜大豆总重0.548 kg/m2,干大豆总重0.269 kg/m2。以鲜食大豆进行采收,单位面积(666.67 m2)桑园可产出大豆总生物量1176.165 kg,豆荚454.730 kg;以成熟大豆进行采收,大豆总生物量892.458 kg,鲜大豆182.392 kg,干大豆89.680 kg。
2023年01期 v.51;No.175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汪勇;袁桂阳;朱江;杜鸿;李婷婷;曹宁宁;苏茂科;
为了解蚕桑新品种“川丰×蜀华”(川抗1号)在绵阳蚕桑生产上的表现,2022年秋季在四川绵阳梓潼县石牛镇双峰村进行了饲养调查。从饲养情况来看,该品种具有体质强健、耐高温、容易饲养、产茧量高、丝质优良等特点,能缫5A~6A等级的高品位生丝,经济效益显著。
2023年01期 v.51;No.175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2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曦;金玥;
针对雄蚕品种制种成本高的问题,调查杭州市蚕桑技术推广总站2016~2020年繁育新型雄蚕品种“浙凤2号”情况。结果表明,亲本“雌35”蚕期经过22 d 15 h,日系“平28”原种为23 d 3 h。亲本“雌35”克蚁收茧量较高,平均3.7 kg,“平28”只有2.8 kg。健蛹率在95.0%以上。繁育制种克蚁单产8.29张,公斤茧制种2.45张。
2023年01期 v.51;No.175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1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