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蚕业


  • 巩固基地、加强建设、加快蚕业发展 四川省丝绸公司李志明副总经理在全省桑、蚕、种、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李志明;

    <正> 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工作,研究战略措施,加快发展步伐。会议的指导思想是:深化改革求发展,提高质量争效益。在此,讲几点意见:一、行业兴旺后劲加强1987年全省蚕桑、丝绸行业总的形势是:创汇超前,行业结构调整加快,桑、蚕、种、茧基础加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普遍提高。省蚕、省政府领导十分重视和关怀,各地

    1988年01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兰尾叶(虫甲)(Mimastr Cynura Hope)迁移规律及防治研究(初报)

    许恩远;吴开明;唐万成;刘崇武;

    <正> 为害桑树的叶(?)虫种类凡多,我省为兰尾叶(?)(即兰尾金花虫)在川东蚕区为害严重。据调查,在川南、川北蚕区,造成春蚕缺叶。兰尾叶(?)不仅为害桑树,而且为害多种林木,如朴树、黄角树、榆树……等。过去对兰尾叶(?)曾有报导,但许多重要习性,如成群成虫飞往何处?产卵地、幼虫、蛹又在何处?成虫、幼虫食性及虫态、生态条件如何?这些均缺乏

    1988年01期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1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 关于原原种交配型式与原种收茧量、原种卵量的关系试验(初报)

    朱明荣;

    <正> 一、目的生产上原原种的交配型式,通常采用同品系异小系交的单一方式。认为这对提高原种的纯正性及杂交种杂交优势的利用,有良好的效果,但是,这单一交配型式对某些产卵量少的品种,原种卵量少,不能令人满意,是其缺陷。那么能否采取改变原原种交配型式的方法,来既保证收茧量不下降,又能提高原种卵量呢?这就是本文所要研究的目的。

    1988年01期 11-1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5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 绫3、绫4、锦5、锦6不同小系杂交鉴定选优的试验报告

    赵邦美;

    <正> 绫3·4×锦5·6这对春用多丝量品种,1985年9月经省级技术鉴定,确认其优于现行品种781×782·734后,至1987年底已繁殖推广达260万余张,成为目前我省当家品种之一。但是这对品种小系多,原有32个。1983—1985年在北碚、南充、三台、阆中四个选种站进行杂交鉴定期间,同时也进行了纯种小系的站间比较,并于1986年3月在北碚全省选种会议上,

    1988年01期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0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 ]
  • 关于繁殖绫3.4、锦5.6蚕种稳产高产技术分析

    冯永德;咎明财;彭中玉;

    <正> 绫3·4×锦5·6是我省选育的春用新品种。几年来,在繁殖绫3·4、锦5·6品种上,年年有所进步,蚕种产、质量不断提高。其饲育实绩如下: 通过几年的繁殖推广,不断摸索增产规律,逐步掌握了这对品种的性状,取得了一定成绩。根据我们的体会,从技术上分析,主要是重视催青环节、精选饲料、加强饲养管理、把好种茧保护和制种关四个环节。

    1988年01期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9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9 ]
  • 深化改革 搞好服务 振兴蚕业

    陈凤泉;

    <正> 我县蚕桑生产,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经济优势,成了一大骨干产业。1982年蚕茧产量达到254.s万公斤,但是,1983年以后的几年,由于种种原因,蚕桑生产很不景气,蚕茧产量大“滑坡”,干部、蚕农对发展蚕桑生产失去信心,情绪低落,业务工作步履艰难,产茧量1986年下降到172.2万公斤。1987年在省、地领导的关怀下,县委、县政府对蚕桑生产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振兴的措施。取得了较大

    1988年01期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4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大力发展蚕桑生产 促进丝绸工业发展

    潘杰;

    <正> 我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素有“丝绸之乡”之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县委、县政府在振兴农村经济、发展商品生产中,坚持“以粮食生产奠基,畜牧业开路,蚕、果为骨干,加工业配套”综合开发农业的路子,把栽桑养蚕作为一大产业来抓。特别是通过组织发动农户发展庭院经济,以办小桑园为重点,大兴家庭“五小”经济,大立家庭“十大”产业,推动了蚕桑生产的发展。全县桑树已发展

    1988年01期 23-2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2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 对蚕种场建设原蚕基地的体会

    梁承金;

    <正> 蚕种场为了改变原蚕区不固定,适应蚕种生产的需要,必须建设原蚕基地。蚕种场必须要根据条件,按照定点集中的原则,把原蚕区固定下来,栽植集中成片小桑园和四边桑。为同步提高原蚕户饲育技术和改善养蚕设备创造条件,争取在五年内把我区原蚕基地建设好。

    1988年01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2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简述农村常见蚕病的防治方法

    蒲应清;

    <正>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当前,商品生产竞争激烈。牢固树立商品的质量、效益观念,发挥自然优势,加怏农村致富步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神圣义务。农村大面积养蚕能否做到无病或少病,是提高蚕茧产量、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一环。仅此谈谈个人初浅认识,供同行探讨。

    1988年01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 改革簇具 提高茧质

    <正> 茧质好坏的基础是养蚕,关键是上簇。抓好上簇这一环,是养蚕生产取得高产优质好收成的最后一道工序,至关重要。上簇工作除了要抓好上簇方法、改善通风透气环境条件等内容外,改革簇具,推行适合目前农村大面积养蚕上簇实际又能满足熟蚕正常吐丝营茧需要的优良簇具迫在眉睫。

    1988年01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0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对1987年茧价执行情况的浅见

    贺仁昌;

    <正> 蚕茧是丝绸生产的基础,蚕桑是丝绸工业基础的基础。近年来,由于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和受价值规律的影响,蚕茧生产极不稳定。1987年,我省蚕茧在未提高收购价格的情况下,实行价外补贴和改等差为不等差,拉大质量价差的措施后,养蚕生产出现了多年未有过的好形势。为了正确贯彻执行茧价政策,促进蚕茧生产发展,提高茧丝质量和蚕桑经济效益,特就1987年茧价执行情况,提出个人的肤

    1988年01期 32-3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9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承包养蚕技术 经济效益显著

    杨代亮;

    这篇文章值得一读。承包养蚕技术,不仅使蚕桑科技人员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更重要的是使蚕桑科学技术能落在实处,对提高蚕茧单产、质量和经济效益都有很大好处,是促使蚕桑生产上新台阶的一项有效措施。建议各地采用。尤其是商品茧基地县可先试点,摸索经验,普及推广。

    1988年01期 35-36+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 ]
  • 蚕体、蚕座消毒剂“蚕座净”的特点与使用技术

    沈以沧;

    <正> 一、蚕座净的研制过程养蚕消毒是蚕茧丰收的关键,以户营为主的当前,蚕体、蚕座消毒更起到它有效防病的功能。六十年代汞制剂被禁用以后,国内相继研制了“百菌清”、“灭菌丹”、“防僵灵2号”,前二者尚未能达到工厂化生产而终止。七十年代,我所参照国外资料,采用国内原料,改进配方,简化工艺流程,研制成防病1号,经推广应用后,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控制了蚕病的为害,给蚕茧丰收起了重要作用。该药已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农牧渔业部二等奖,广为国内使用。八十年代初,由于僵病抬头,蚕农反映,用“防僵灵2号”浸网复盖蚕体,或以液体喷于蚕儿躯体,仍

    1988年01期 3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5 ]
  • 蚕前统一消毒效果好

    在分散养蚕的地区,由于蚕户养蚕数量少,新手多,设备条件较差,组织统一消毒队进行消毒,对提高蚕茧单产、质量和效益,都取得明显效果,这个办法值得推广。

    1988年01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 小蚕专业化共育的实践

    李昌珍;

    <正> 自1980年我区试点推广小蚕专业化共育以来,经过几年的实践,已为群众公认,是一项省时、省工、省投资,提高单产和蚕茧质量的一项先进养蚕技术。同时还解决了千家万户养小蚕的种种实际困难,是适应农村生产责任制改革后的一种好的养蚕型式。小蚕专业化共育,为小蚕饲养商品化提供了依据,是养蚕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普及、推广小蚕专业化共育和积极发展专业户共育,同时将小蚕专业化共育

    1988年01期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0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小蚕薄膜覆盖饲养好处多

    胡世新;

    <正> 蚕农说:“养好小蚕八成收”。这充分证明了养好小蚕的重要性。为了养好小蚕,我们于1987年全面推广了小蚕薄膜覆盖育,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其具体作法是:在收蚁后到三眠入眠止,在蚕座上下各垫盖1张塑料薄膜。垫座的薄膜大小同蚕箔的大小一样,垫在蚕座纸的下面;盖蚕箔的薄膜,比蚕箔的长宽各大20厘米,盖时在蚕箔四边各露出10厘米,盖

    1988年01期 41-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3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 ]
  • 篾折簇的编制与使用

    蒋志新;

    <正> 一、制簇工具与材料1.簇架:由两根长3.7尺,两根长8寸的木条和22个竹钉构成。木条厚0.8寸,宽1.2寸。竹钉长1寸,钉眼钻直,竹钉刮圆,钉间距离1.5寸,使用时将簇架的两端拴于两个板凳之上就可编制篾折簇了。一个簇架成本(木料、工资),一般约一元左右。2.制篾:破竹制篾要因竹裁料。分三种

    1988年01期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5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积极推广优良簇具,提高蚕茧质量和经济效益

    <正> 纳溪县是1964年才试点育苗、载桑、养蚕的新蚕区。在1980年以前养蚕结茧簇具使用稻草编制蜈蚣簇、菜子杆、树枒枒、梅花簇,以致下脚茧多,影响蚕农收益。为了提高蚕茧质量,提高经济效益,自1980年以来,我们摸索了方格簇的推广工作。1980~1981两年试用

    1988年01期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开发柞蚕资源 发展山区经济——达县地区柞蚕生产的调查

    熊大禄;张含容;

    <正> 一、达县地区柞蚕业的发展概况达县地区柞蚕资源比较丰富,柞蚕生产经历了曲折起伏的发展。1956年,党和政府为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山区经济,开始在通江的平灌乡,达县的景市等地试放柞蚕。1959年,在中央“大力发展蚕桑生产”和省委“三蚕并举”(桑、柞、蓖麻蚕)的方针指引下,当年仅通江一个县就放养柞蚕种1459斤,产茧2662担。“三年困难”时期,柞蚕生产一

    1988年01期 46-4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9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恒升镇蚕桑科普协会活动情况的调查

    姚进平;邓先荣;

    <正> 为了把蚕桑生产技术普及到广大养蚕农户,以科学栽桑养蚕来促进蚕桑生产发展这一目的,广安县恒升镇于1986年11月2日成立了蚕桑科普协会。按协会章程,会员由热爱蚕桑事业,懂栽桑养蚕技术,有实干精神和组织宣传工作能力的社员组成,协会共吸收会员36人。全体会员,经过一年的努力工作,全镇1987年净增蚕茧3691公斤,比上年增产10.2%,单产达到31公斤,提高9.5%,社员蚕茧收入增加1.8万余元,秋季栽桑75万余株。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是蚕桑科普协会给普及蚕桑技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蚕桑生产的发展。现将该会成立一年所开展的活动情况,简介于下:

    1988年01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3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 ]
  • 我国丝绸在世界市场更吃香 去年出口收汇13.4亿元 生丝贸易量占国际市场90%

    萃;

    <正> 1987年是我国丝绸行业的又一个丰收年,出口创汇达13.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这是在1986年我国丝绸出口首次突破10亿美元之后,又迈上的一个新台阶。丝绸是我国传统的大宗出口商品,产量和出口数量均占世界首位。其中生丝产量中占世界60%,在国际市场上的贸易量占90%;真丝绸

    1988年01期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以出口创汇为突破口 在深化改革中加快蚕桑、丝绸生产发展——全省地、市、州丝绸公司经理会侧记

    诸葛明;

    <正>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改革的气息分外浓烈。2月8日至9日,省丝绸公司在成都召开了地、市、州公司经理会,会议在对1987年工作回顾总结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全国加快外贸体制改革步伐后出现的新情况和国内外丝绸市场发展趋势,以及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1988年01期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0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 年产上吨茧,收入超万元

    唐淑蓉;贺军;

    <正> 邛崃县宝林乡一村二组蚕桑专业户杨学义1982年秋利用沙地和荒河坎种植了8亩带型桑园,采用县蚕桑协会研制成功的新式带型桑园,以养蚕为主体发展复合经营,经过4年的辛勤劳动,1986年采叶养蚕30张(盒),产茧1.224吨(亩桑产茧153公斤),收茧款4124元。桑园间种小麦、蔬菜、花生和出售桑枝等又收入2622元。8亩桑园共收入6646元。全家

    1988年01期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蚕茧持续高产的余世珍

    陈茂桢;张玉琼;

    <正> 余世珍,家住射洪县武东乡七村二队。全家7人,承包耕地7.5亩。现有桑树4,600株,其中四边桑3,400株,小桑园0.6亩1,200株,90%以上都已嫁接为良桑。1983年以来,五年共养蚕37.5

    1988年01期 5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2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共产党员杨应富、杨应成带领群众种桑养蚕致富

    旷栋梁;

    <正> 彭山县邓庙乡石谷村6组共产党员杨应富、杨应成带领群众开荒种桑,经过二年多的努力,使过去的红山秃岭,而今变成了青秀的小桑园,这个组成了全县闻名的蚕桑专业组。杨应富、杨应成所在的这个组,土地贫瘠,致富门路少。全组14户人家世代生活在这荒山秃岭上,终年劳动,经济收入很少。1984年共产党员杨应富、杨应成根据本地土质适宜

    1988年01期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0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敬学全投入二千元 改善养蚕环境条件

    丕泉;曹健;

    <正> 阆中县柏垭镇周家村第二合作社,蚕桑重点户敬学全,一家六口,人平有桑三百株,良桑化程度高,肥培管理好,桑树产叶量高,近两年虽每年养蚕五、六张,但由于养蚕的环境条件差,蚕病发生多,蚕茧单产、质量都不高,蚕桑经济效益低,为改变养蚕条件,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他拿出二千元存款,购买了修建标准蚕房的原材料,雇请了工匠在自己住宅处,不占集体耕地,新修和改建专用蚕房二间,按标准蚕房设计,设置有对流窗、天花板、“地火龙”等补温补湿设施。还在蚕房附近建造了半地下式的贮桑室一间,以及消毒池一口,这些养蚕设施,一季可养蚕

    1988年01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对散卵蚕种催青技术处理中应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的建议

    石方明;蒋中德;

    <正> 1987年我省全面推广应用散卵蚕种,一般采用盒装蚕卵,每10—20盒一捆进行催青工作。蚕胚感受温度、湿度情况如何呢?1987年晚秋蚕催青期,我们发现:盒装散卵蚕种催青感温、感湿明显异于平附蚕种。这种差异随

    1988年01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 ]
  • 防治蚕病的内用药剂——氯霉素

    邢学琰;

    <正> 抗菌素的应用自50年代起已从防治人、畜的领域发展到防治蚕病的范围。蚕药筛选试验研究方面,我们蚕业研究机关、大专院校进行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极大的进展:1958(?)195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从抗菌素中先后筛选出青霉素、红霉素对血液型脓病、黑胸败血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此后氯霉素问世,代替了青霉索和红霉索为当前唯一内用的防病蚕

    1988年01期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2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不泛黄,不折皱的丝绸

    韩书;

    <正> 丝绸之所以白度变差,泛黄,穿用洗涤后容易出现摺皱痕迹。通常是蚕丝(由70%丝素和丝胶组成)精炼时,为了除去25%左右的丝胶,使用碳酸钠等化学药品的残留物造成的。为了改变这种美中不足,日本工业技术院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最近研制出防止丝绸泛黄和不打皱的新技术。这项新技术是将异丁烯酸脂和苯乙烯的单体与茧丝进行接枝聚合,接枝量相当于丝胶的35%。这样,一方面防止了酪氨酸的

    1988年01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 ]
  • 射洪县召开建设蚕茧商品基地论证会

    陈茂桢;

    <正> 1987年12月11至12日在射洪县召开了射洪县建设蚕茧商品生产基地县论证会。论证评审小组由省内著名蚕业专家、教授、科技工作者18人组成。省丝绸公司副总经理李志明参加了会议并讲了话。射洪县委、县府、人大常委、政协及有关部门领导列席了会议。到会人员共52人。

    1988年01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日本新育成蚕品种“曙光”及“大鹫”的性状概要

    大井秀夫;吴玉澄;

    <正> 1986年度日本全国蚕品种鉴定结果经农林水产省农业资材审议会第61次蚕种部会审议,于1987年3月27日发布了第358号告示,六个蚕品种被指定或再指定。即(1)春蚕用品种“朝·日×东·海”和“春岭×钟月”被再指定。(2)作为夏秋蚕人工饲料育适应品种“万光1号×大白1号”也适应春蚕饲育而被指定。(3)新指定春蚕用品种“大鹫”(日150号×

    1988年01期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2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 ]
  • 催青及上簇后温度对发生黑蛹的影响

    内田满;杨伟;李泽民;

    黑蛹的发生受上簇后保护温度的支配,20℃保护区比25℃、30℃保护区的黑蛹发生率高。还有,在同一温度下保护的熟蚕,早期保护的也比迟保护的黑蛹发生及影响显著,还有黑蛹的发生受催青温度的影响也有例子,但一般不认为是这样,这大概是黑蛹系统不同而异。

    1988年01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 ]
  • 全省部分市长、专员丝绸问题座谈会在成都召开

    郭鸣;

    <正> 为了适应外贸体制改革的迅速发展的需要,发挥四川茧、丝原料优势,扩大丝绸出口创汇,省政府于3月9日至l0日,在成都组织召开了部分市长、专员丝绸问题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南充、绵阳、内江、达县、万县、遂宁、乐山、德阳等市(地)的市长、专员及丝绸公司经理40余人,省计经委、经贸厅、省物价局等单位应邀派代表出席。会议主要研究讨论了四川丝绸业深化改革,产供销经营管理,抓住时机扩大出口,以及进一步促进全行业稳定协调发展等问题。张皓若省长、金洪生副省长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

    1988年01期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3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1988年全省家蚕选原种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

    陈佑伟;

    <正> 1988年全省家蚕选原种工作会议于3月上旬在成都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从事新品种培育的技术干部,选原种业务负责人,场长及西农的专家、教授等共28人。会议以党的十三大精神为指导思想,贯彻省丝绸公司南充会议精神,以提高选原种品种,提高经济效益精神和加速进行新品种培育工作。会议期间还交流了l987年选原种工作和新品种培育的经验,并安排了1988年新品种选育中的各项计划;研究了有关原原母种改革试验工作,讨论了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微粒子病的防治工作等。会议期间西南农大蒋同庆教授,徐文奎副教授到会作了技术指导。

    1988年01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 ]
  • 岳池、营山县召开蚕茧商品生产基地建设评审论证会

    黎治贵;

    <正> 为了有计划地认真搞好蚕茧商品生产基地县的建设,岳池、营山县人民政府,于1988年2月5—8日,分别邀请省丝绸公司、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省蚕丝学校和南充地区茧丝绸公司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和科技工作者21人组成论证组,先后在岳池、营山县召开了蚕茧商品生产基地建设的论证评审会。岳池、营山县的县委书记、县长和人大、政协、有关部、委、局的负责同志、蚕桑科技人员,出席了论证评审会。岳池、营山县的县长和县委书记,分别向评审组介绍了蚕茧商品基地建设规划指标、建设项目、效益预测和决策措施,同时,还就建设蚕茧商品基地县的资源优势、有利条件和必要性、可

    1988年01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 ]
  • 苍溪县召开建设蚕茧商品基地论证评审会

    李淑谦;

    <正> 龙年伊始,万象更新。苍溪县人民政府为加速经济振兴和农民脱贫致富步伐,三月一日,召开了蚕丝商品生产基地论证评审会。论证评审组,由省、市有关单位的专家、学者等17人组成。广元市副市长赖明扬和市级有关单位的领导,剑阁、旺苍蚕丝公司的领导及本县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的领导和县级有关部、委、室、局的负责同志共60余人出席会议。县长李文元对苍溪县蚕茧生产的历史、现状、

    1988年01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四川省蚕丝学校将举行建校75周年校庆

    <正> 四川省蚕丝学校建校于1913年3月24日,至今已75周年。学校将举行庆祝大会。举办:校史、学术成果展览、学术报告会,并向取得突出成就的校友颁发荣誉奖章、发行校庆纪念册等。邀请历届校友于l988年9月l0日(教师节)返校参加校庆活动(校址:四川省南充市西桥侧)。凡在20年代南充中学,30~40年代四川省南充高级蚕丝科职业学校,解放后川北技术学校,四川省南充农业学校(蚕桑专业),四川省南充蚕桑学校,四川省蚕丝学校工作或学习过的校友,请速将

    1988年01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