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凤杰;王洪江;刘学锋;崔为正;李冬兵;王一;周丽;
为研究引进蚕品种“庆丰×正广”的全龄人工饲料饲育效果,以“菁松×皓月”为对照,开展全龄人工饲料饲育试验。结果表明:“庆丰×正广”发育时间短,熟蚕体质量高,张种产茧量高,茧质好。
2022年02期 v.50;No.172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3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涓;胡小燕;王蓉;雷玉菲;鲜跃荣;
通过对四川省阆中蚕种场繁育的春秋兼用蚕品种“871”“872”历年原原种饲育成绩的分析,发现健康性指标稳中向好、茧质指标呈下降趋势,其种性发生了一定变化,应该及时采取品种复壮的方法对其复壮。
2022年02期 v.50;No.172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4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曲凌云;陈谷;李建君;陈敏;熊国林;江平;
限性褐圆斑斑纹明显易分辨,可在家蚕幼虫3、4龄鉴别雌雄蚕,缓解后期鉴蛹劳动力紧张问题。为了解褐圆斑基因是否影响蚕品种健康性及茧质成绩,2017年、2020年在褐圆斑基因导入过程的不同时期,调查了褐圆斑群体与褐圆斑隐性群体的饲育成绩。两次比较结果一致,即褐圆斑基因对蚕品种健康性及茧质成绩无影响。
2022年02期 v.50;No.172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7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光荣;叶晶晶;石洪康;陈柳;李永远;吴建梅;
消毒是养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直接关系着蚕业生产安全。针对目前主要使用的成品消毒杀菌稀释后喷洒出的雾珠颗粒大,效果差、成本高等问题,研制了一种智能控制消毒剂雾化及增氧多用机,主要由电解容器、电解机构、超声波雾化机构、开关电源和控制器等组成。机器的工作原理是将食盐水电解,产生次氯酸钠水雾,再经微波振荡将消毒水雾化挥发对蚕房地表和蚕具消毒;同时,经电解产生的水雾可提升蚕房的湿度,实现一机多用功能。本设计的雾化效果好、使用方便且成本低,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2022年02期 v.50;No.172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7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许晓芳;林春芳;林升华;
为改进“781×7532”的生产性能,以引进的“7532”亲本与凉山州蚕种场保存的“7532”亲本进行性状比较。结果表明:春、秋季全茧量、茧层量、普茧率等指标新系统优于原系统;春季对4龄结茧率、对4龄健蛹率、茧层率等指标原系统优于新系统。
2022年02期 v.50;No.172 21-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5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曾晓英;杨万军;杨李娟;徐琼;胡世叶;孙运鹏;
为了解贵州省推广蚕品种“贵蚕1号”“华康2号”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以之与人工饲料专用蚕品种“优食1号”进行人工饲料摄食效果对比。结果显示:“贵蚕1号”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华康2号”,收蚁52 h健蚕率略低于对照“优食1号”;1龄、2龄眠蚕个体健壮,蚕体质量最高;2龄、3龄眠起整齐,起蚕率最高;综合适应性及抗病性强于对照;茧质成绩及健蛹率次于“优食1号”。“贵蚕1号”对人工饲料适应性总体评价较好,在没有专用人工饲料蚕品种的情况下必要时可作替代。
2022年02期 v.50;No.172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杜兵;张忠;王劲松;唐秋元;
为研究在不影响蚕种质量基础上是否可以改一日三回饲育为一日二回饲育,以降低劳动力成本。四川省阆中蚕种场于2021年,以越年原种“锦·苑”和春繁原种“芳·绣”,进行了“原蚕全龄一日二回育”试验。结果表明:一日二回饲养相关指标略有不详,但劳动力成本明显降低,可以应用于原蚕中生产,但仍需改进。
2022年02期 v.50;No.172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4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崇西灵;
2021年春季残毒性试验结果表明,“60%敌畏马乳油”农药1000倍液,防治桑园害虫效果较好,施药后10 d用叶丝茧育,蚕作安全,种茧育应适当延长。
2022年02期 v.50;No.172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2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石洪康;陈肖;王志斌;胡光荣;马勇;张剑飞;
本文使用机器视觉和机器学习技术开展了家蚕中毒的自动识别研究,主要内容包括:首先选择健康和中毒家蚕图像为识别对象,构建了家蚕中毒识别图像数据集,其次对图像进行中值滤波、尺寸缩放和阈值分割等处理以增强图像特征差异,并利用RGB和HSV两种颜色模型求解图像样本的颜色矩,提取出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纹理特征,使用机器学习中的经典算法支持向量机(SVM)创建出分类识别模型,在数据集上的平均识别率为93.54%。本文结果验证了使用机器视觉和机器学习技术开展家蚕中毒识别的可行性,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2022年02期 v.50;No.172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9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