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蚕业


产业论坛

  • 嘉陵江流域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

    王晓芬;陈义安;胡春梅;刘俊凤;佟万红;左艳春;粟思源;

    嘉陵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蚕丝生产基地,发展历史悠久、生态条件适宜、发展模式成型、科技支撑强劲。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背景下,蚕桑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川渝合作发展的重要内容。针对嘉陵江流域蚕桑产业基地建设、主体培育、业态创新、品牌发掘、产业融合等问题,建议编制基于川渝合作背景全流域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集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产业科技要素;优化蚕桑基地布局,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全面拓展主体发展潜能,支持产业现代化发展;创新资源综合利用业态,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弘扬民族特色,推进产业品牌化发展。

    2022年03期 v.50;No.173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1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丘陵地区“藏经于桑”的复合种植模式探索——以四川省宜宾市为例

    胡蝶;何建梅;赵凯;王培;

    在耕地“非粮化”背景下,针对丘陵地区的蚕桑产业,开展“桑-油”“桑-粮”“桑-菜”“桑-药”等复合种植模式能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和光热资源,并形成多物种共处、多层次配置、多级资源循环转化的格局,对促进蚕农增收,改善生态效益,优化农业结构具有显著效益。

    2022年03期 v.50;No.173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6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蚕桑专业中职教育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思考

    陈雪;

    蚕桑生产与经营专业是中等职业教育中的特色专业之一,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发展的蚕桑专业需要完善专业教育模式。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是则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如何推进蚕桑生产与经营专业校企共建实训基地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2022年03期 v.50;No.173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8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汉中市蚕桑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李丹妮;裴进伟;黄重;熊晓军;黄辉;陈慷;

    蚕桑产业在汉中市农业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近些年,蚕桑生产出现了一定的滑坡。在总结汉中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和成效的基础上,梳理了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根据生产实际,提出对策建议。

    2022年03期 v.50;No.173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8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试验研究

  • 家蚕广食个体甘蓝检测方法与广食性基础系统的建立

    杨忠生;贾晓虎;李应菊;郑晓丽;李俊;

    为培育广食性家蚕品种,利用甘蓝对四川省苏稽蚕种场保存的337份家蚕种质资源进行摄食检测,筛选出具有摄食个体的品系36个,进而复选确定中、日系广食性基础品系各一个,分别命名为“GS01”和“GS02”,并连续进行9代甘蓝选育后,广食性基础品系对甘蓝的摄食率达到90%左右的水平。通过利用M30小蚕饲料对广食性基础品系进行人工饲料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广食性基础品系的原种、杂交种均对人工饲料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实用化前景可观。

    2022年03期 v.50;No.173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果桑品种与剪伐方式对二次产果的影响研究

    刘举;赵芳;寸福香;张泽;

    为使果桑当年二次挂果,对3个果桑品种采用3种不同剪伐方式处理,初步试验结果表明:春季果桑产果后,在6月下旬剪伐,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台湾长果桑”萌芽早、采收期长,果实纵径最长,果形指数及单株产量最高,可溶性固形物最高,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同一品种所有枝条剪去顶梢,剪伐长度为枝条长度1/3~1/4,并疏光保留枝条全部叶片的技术处理3,单株产果量最高。综合看“台湾长果桑”处理3,二次结果果品质量较优、产果量最高。

    2022年03期 v.50;No.173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4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不同剪伐方式与施肥处理对果桑主要性状指标的影响

    刘江;曾益春;危玲;代洁;佟万红;刘刚;黄盖群;

    近年来,果桑作为优势特色产业,在四川得到快速发展,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位。果桑树型凌乱、肥水管理不精准等科学管理技术匮乏,产量波动大且品质参差不齐,成为制约果桑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基于四川省果桑产业发展瓶颈问题,研究了不同剪伐方式与施肥处理对桑果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取夏伐式修剪和科学施肥相对于传统管理方式,桑果成熟期延迟12-15 d;果长径、果横径及平均单果重均显著提高;主要理化指标得到明显提升,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提高36.29%;优质果品率提高28.84%,单位面积桑园经济效益提高1204.60元/666.7 m~2。结论认为:果桑科学剪伐和合理施肥技术能充分发挥品种的遗传潜力,显著提高果桑品质。

    2022年03期 v.50;No.173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0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3.6%烟碱·苦参碱航空施药污染桑园调查试验初报

    李建君;罗贵祥;冯海燕;陈谷;杨定乾;戴真松;张治川;

    四川省三台蚕种场桑园被3.6%烟碱·苦参碱航空施药污染后,相关试验表明:因区域、地块及桑叶着生部位不同,受污染的程度有较大差异;3.6%烟碱·苦参碱对蚕LC_(50)为0.140 mg/L,残毒期55 d左右,对蚕剧毒,桑园及周边应禁止使用;饲喂受污染的桑叶,幼虫期试验蚕共损失42%,全龄经过延长25 h,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健蛹率、公斤茧制种成绩较对照均有明显下降。建议规范航空施药,避开区域、错开时间,并建立常态化农药残毒期试验机制、慎用复配型农药,确保蚕桑等种(养)殖业安全。

    2022年03期 v.50;No.173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3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桑园起垄-地布覆盖省力化栽培模式探究

    祁伟亮;任迎虹;董衡;李梦;周雨芬;

    桑树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但因干旱和桑园栽培管理技术不完善,导致桑树产业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为此,本研究旨在结合起垄和地布覆盖技术进行桑园栽培模式研究,探究实验处理后的土壤温度、湿度变化律以及桑园杂草的抑制情况。结果表明:起垄—地布覆盖栽培模式能够有效抑制桑园杂草的生长且能明显减少水分蒸发、降低土壤温度和增加土壤湿度的效果。

    2022年03期 v.50;No.173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1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桑葚成熟期总酸值的变化规律

    宋荣华;曲都;

    总酸值会影响桑葚加工桑葚红酒及桑葚干等健康食品口感和品质。通过检测“嘉陵30号”桑葚在不同生长时期总酸值,发现桑葚总酸值与成熟度呈负相关特性。成熟初期酸度很高,入口酸味有强烈刺激性。随着成熟度的增加,酸度降低,入口微酸香甜。不同的时期采摘的桑葚适宜加工不同的产品。

    2022年03期 v.50;No.173 3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2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桑黄活性成分及其功能研究现状

    李君梅;徐红艳;刘笑笑;魏春雁;尹星福;

    桑黄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和食疗保健功效。随着对桑黄的深入研究,其功能价值愈发凸显。针对桑黄的多糖、黄酮、三萜等活性成分,综述了桑黄抗肿瘤、保护肝脏功能、降血糖、提高免疫和抗氧化等主要功能,旨在为桑黄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2022年03期 v.50;No.173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3K]
    [下载次数: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桑葚花青素的提取与纯化研究进展

    夏川林;廖国钊;殷浩;王香君;吴劲轩;蒲军;

    药食两用资源的桑葚,富含花青素,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抗肿瘤、保肝、抗衰老和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和保健品行业。本文梳理了花青素提取、纯化工艺最新研究进展,为桑葚花青素的研究和工业利用提供借鉴。

    2022年03期 v.50;No.173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3K]
    [下载次数:10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不同处理方式桑葚提取物活性成分差异研究

    王蓉;杜鸿;曲都;徐升东;李刚;蔡晓明;

    为探讨桑葚不同处理方式对其活性成分的影响,对“粤葚大十”桑葚采用甲醇提取、榨汁加热提取并检测其活性成分差异。结果表明,甲醇提取物总多糖高14.4%,甲醇提取物总生物碱含量是加热提取物的3.03倍,加热提取物总多酚含量是甲醇提取物的2.76倍,除总黄酮、p H值外,总生物碱、总多糖、总多酚均达显著差异以上水平(<0.05),其中原因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2022年03期 v.50;No.173 44-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8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实用技术

  • 彩色茧蚕品种“金秋×初日”的繁育技术要点和繁育成绩

    陈曦;谢关法;

    <正>“金秋×初日”是浙江大学动科院育成的夏秋用天然彩色茧蚕品种,2017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我国第一对实用型天然彩色茧蚕品种,该品种在产量和丝质上都有着不错的表现。其一代杂交种茧丝呈天然黄金色,色泽艳丽~([1]),适宜生产高品质蚕丝被和真丝制品,

    2022年03期 v.50;No.173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9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加强桑园建设,提高原种质量

    林春芳;

    凉山州蚕种场通过加强桑园管理提高蚕种质量,主要措施包括高度重视桑园基地建设,高度重视桑园病虫害防治,高度重视桑园常规管理,高度重视专业人才队伍培养等。

    2022年03期 v.50;No.173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9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良桑嫁接苗摘芯快速养型栽培技术要点

    张军;易小华;

    <正>2020年冬阆中市华姐、周家沟两个家庭农场采用良桑嫁接苗一步成园的方式新栽桑园480亩(32 hm~2),但所栽嫁接苗偏细、偏矮,不宜作主干。为帮助业主实现快速投产见效,笔者2021年组织业主对所栽桑苗进行了摘芯快速养型,取得了当年养成两级干(主干和一支干)、当年养蚕增收的良好效果。现将相关技术简述如下,仅供参考:

    2022年03期 v.50;No.173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地建设

  • 乡村振兴中的康县果桑采摘园发展探讨

    蒲建忠;王玉兰;

    康县生态条件适宜、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交通条件便利,适宜发展果桑采摘园。重点介绍了新建果桑园和改造老桑园的技术要点,并讨论了培育新型主体带动发展电子商务的措施。

    2022年03期 v.50;No.173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0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蚕种场原种生产消毒防病措施

    王芳;彭远坤;

    原种生产过程中各项消毒防病措施是蚕种安全生产的必要保障。结合生产实践简述南充蚕种场原种生产防控对象及采取的各项措施。旨在为同样有家蚕原种生产相关需求的其他单位提供参考,因地制宜制定相关防控措施,做好家蚕原种的生产工作。

    2022年03期 v.50;No.173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8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蚕丝文化

  • “六合丝厂”丝绸工业遗产的社会价值

    杨春耘;任立荣;彭兴建;

    根据工业遗产的社会价值评价体系,结合文化社会学理论从“六合丝厂”当时的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和创新性、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力、所反映的时代特性和社会风貌、对当时就业或社会福利的贡献和作用、社区或企业对其具有的社会认同和归属感等五个方面进行梳理和归纳,揭示“六合丝厂”丝绸工业遗产对其所处的社会生态环境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

    2022年03期 v.50;No.173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2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动态

  •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相关成果通过成果鉴定

    张建华;

    <正>2022年4月26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支撑完成的成果“西南易灾山区特色农业绿色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在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完成成果评价。专家组在听取成果完成团队的汇报后,一致认为该成果整体居国际先进水平。2022年6月,该成果被乐至县蚕桑局引进,体系土肥水岗位为其种养循环桑园水肥一体化项目提供技术支撑。

    2022年03期 v.50;No.173 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0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我国原蚕人工饲料育研究进展迅速

    崔为正;张升祥;

    <正>目前,我国家蚕人工饲料工厂化丝茧育进入实用化阶段,未来我国的蚕茧生产将发生重大变革的趋势日益鲜明。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使得传统农业产业生产要素大量流失。蚕种生产受到的冲击尤为突出,这导致了优质原蚕区锐减、原蚕区农药中毒事件日趋严重、原蚕茧及蚕种质量下降、从业人员流失等,严重动摇了蚕种生产的根本。人工饲料饲育原蚕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方案,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家蚕品种的人工饲料摄食性。

    2022年03期 v.50;No.173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四川标准化规模养蚕设施建设及配套技术体系》通过省级技术鉴定

    张友洪;

    <正>由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南充综合试验站研发形成的《四川标准化规模养蚕设施建设及配套技术体系》通过了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组织的省级技术鉴定。该技术首次将四川攀西、川南、川中北三大蚕区的小蚕共育室、养蚕大棚、省力化蚕台、蚕沙处理池等设施的标准化建设进行了标准化规划设计,提出了以“桑园基地为基础、共育室为中心、养蚕大棚相环绕”的标准化、规模化高效生态种养方式,构建了“公司(合作社)+共育户+养蚕农户”的适度规模经营生产模式,形成了“集中共育、分户经营、统一管理”的“公司(合作社)+共育户+养蚕农户”各方利益联结经营机制。

    2022年03期 v.50;No.173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0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凤冈蚕桑产业“五化”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韩世玉;

    <正>凤冈县曾是贵州蚕桑主要生产县之一,1997年桑园面积曾达到1295.5 hm~2,近年来开始逐步恢复发展。“十三五”期间,蚕桑生产成为部分乡镇精准扶贫、快速脱贫的优势产业。在“十四五”期间,凤冈县作为贵阳综合试验站示范县,大力推进养蚕主要环节省力化系列技术的示范应用。一是小蚕共育标准化,按标准修建小蚕共育房,每户共育房单批次共育能力不低于500张蚕种,共育室配置安装温湿自动控制系统,要求同批次共育供蚕龄期一致。二是大蚕饲养大棚化,大棚面积宽裕的采用棚内地蚕育,

    2022年03期 v.50;No.173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桑枝替代棉籽壳栽培平菇经济效益显著

    吴丽丽;

    <正>桑枝是蚕桑产业大宗副产物,可用作多种食用菌栽培原料。平菇是我国栽培量较大、产量较高、分布最广的食用菌,传统栽培原料棉籽壳价格逐年攀升,桑枝作为替代原料对蚕桑和食用菌产业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武汉综合试验站在试验基地开展了桑枝替代棉籽壳栽培平菇试验,桑枝为基点湖北元亨金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春伐桑枝条,

    2022年03期 v.50;No.173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4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