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世群,白胜
<正> 1 四川蚕业的现状 1.1 蚕茧质量较差。尽管普遍推广优良蚕品种,由于劳动者素质和养蚕设施等条件差,其主要经济指标如茧丝长、出丝率等只相当于实验室的60~70%,下脚茧率高、解舒差。 1.2 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低。我省“家家有点桑,户户小而全”,户平桑树面积在2亩以下的占90%以上,户平桑树面积在3亩
2000年03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贺臻全
<正> 1 蚕业面临的挑战 南充蚕桑丝绸业已连续五年出现全面亏损,全行业经济效益大幅度下滑,目前,处境更加困难。其主要原因,一是丝绸产品国内市场需求严重不足,蚕丝纤维在各种纤维中的地位下降,真丝产品出口大幅度下降。二是宏观管理失控,政企不分,条块分割,茧丝价格波动较大,影响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三是多年的“蚕茧大战”,导致蚕茧生产、收购两大环境越来越恶劣,致使蚕茧质量越来越低,
2000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世洪
<正> 中国加入WTO指日可待,中央作出的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正在实施。这两件大事,对蚕桑生产来说,既是一个机遇,同时更是一个挑战。 1 加入WTO对我县蚕桑生产的利弊 中国加入WTO后,专家学者和舆论普遍认为最受益的是纺织行业,作为外向型产业的丝绸业也将是最大的受益者。第一,我
2000年03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杜周和,胡祚忠,刘俊凤,张剑飞,刘刚
<正> 熟蚕上蔟是养蚕中一项时间紧,用工多的工作,如果上蔟不及时,熟蚕在蚕座内吐丝,不仅给蚕茧丰收造成较大影响,而且有碍于茧质提高,特别是方格蔟上蔟,如果采用通常的“手捉法”,劳动强度大,蔟具摆放要占用较多场地,给操作带来很大不便。如何减轻上蔟劳动强度,节省时间和物资(场地)占用,对熟蚕自动快速收集上蔟方法进行了研究。
2000年03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俊凤,杜周和,张剑飞
<正> 蚕茧的优质、高产除靠科学配套的技术措施外,优良、对路的蚕品种是关键,即品种是基础,技术是手段。近年来,由于推广运用的蚕品种适应性差、抗逆性低、使用季节不对路及饲育技术不规范统一等,造成全省蚕茧的产量、质量有所下降,蚕农经济收入低微,严重挫伤了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出现了挖桑的严重现象。针对于此,我们于1998年
2000年03期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继久,杨建宁,李俊
<正> 1 供试品种 红皮火桑(三倍体,浙江余杭农家品种),旺2号(三倍体,四川旺苍农家品种),大中华(人工三倍体),95A_1、95A_2(三台蚕种场采用同源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选育而成),桐乡青(二倍体),湖32号(二倍体)作对照。 2 试验方法 2.1 田间栽培:于1995年秋采用相同规格大小的甲级实生苗按株、行距0.67×1.67m进行栽植,1996年春按随机排列法对参试品种进行嫁接,并连续两年进行春伐养
2000年03期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旭东,蔡瑜,梁绍迅
<正> NCT型蚕茧干燥装置系四川省科委立项、南充市科委主持,于1994年完成的蚕茧优质技术课题项目。1995年4月通过省科委组织的省级技术成果鉴定。其鉴定意见为:“设计新颖、结构紧凑、运行可靠,属国内首创。技术先进,实用性强,有明显的经济效
2000年03期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为强化蚕种质量管理,健全和完善蚕种质量评价体系,开展蚕种质量综合评价,科学分析蚕种质量状况,建立公平的质量竞争机制,最近,省蚕种管理总站从教学、科研、生产单位聘请有关人员组成四川省蚕种质量专家组,其职责为: 1、研讨制定蚕种综合质量评价办法。 2、根据蚕种质量检验检疫和质量跟踪调
2000年03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琼,郑尚永
<正> 1 材料与方法 1.1 蚕品种 夏芳×sch,使用即时浸酸种。在解剖鉴定胚子前,先刮除不良卵和死卵,保护于25℃,80%RH环境下。夏芳原种由重庆市蚕研所提供,赤蚁原种由鲁成老师提供,夏芳×sch杂交种由陈萍老师提供。 1.2 催青处理条件 利用自动控制日光培养箱(ZRO510型)控制各气象条件,以25℃、80%RH作对照催
2000年03期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万勤
<正> 1 桑树萎缩病的危害与发生发展规律 苍溪县地处四川北部,长江支流嘉陵江中游,属丘陵山地,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1000mm左右,近年,由于丝绸市场滑坡,茧价下跌,蚕农管桑积极性差,桑树萎缩病迅速扩散,局部地区已呈暴发之势。据笔者调查,重灾区集中在嘉陵江两岸的河滩地及其沿岸的浅丘桑园,土质主要有冲积土和黄泥土,易感桑品种主要是山桑系的充场桑,其次是实生桑和一些老品种;肥培管理差的桑园发病
2000年03期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正国,熊开金
<正> 育成和推广桑树良种是提高亩桑产茧量和养蚕效益的有效措施。我市自1984年以来以优质丰产抗逆性为引种目标,试验鉴定出川852、7681和薪一圆三个良种,还推荐育2号和实钴11—6两个品种配套使用。通过大面积生产应用,由于川852叶质优,长势旺,丰产性能稳定而得到蚕农认可并在全市普及。但按早中晚熟品种搭配,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等条件分类栽植,桑品种资源尚嫌缺乏,尤其是优质早生、超高产和扦插用的桑
2000年03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 为切实加强蚕种质量检验工作,强化质量监管,确保蚕种质量,省蚕种质量监督检验站重新聘任了新一届省级蚕种质量监管员,聘期三年。人员为:肖清华、杨平、陈刚、盛祖
2000年03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新民
<正> 纸板方格蔟是目前省工省力省投资,提高茧质和效益的最佳蔟具。然而,多年来在广大蚕区尚未得到大面积推广,除成本和价格因素之外,主要是自动上蔟技术未曾普及,严重制约了推广进程。针对农村实际,在推广中对该项技术进行了创新探讨,形成了自动上蔟,现将其制作及使用技术简述于后。
2000年03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唐北学
<正> 在蚕业生产中长期使用当量浓度,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际间的交往。在蚕业生产中推广应用摩尔浓度是摆在蚕业科技工作者面前的一件大事。摩尔是国际基本单位,用摩尔浓度代替当量浓度势在必行。为了帮助蚕业科技人员推广应用摩尔浓度,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特撰写此文,提供给蚕业生产工作者参考。 1 使用物质的量(摩尔)浓度应注意的几点
2000年03期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有德
<正> 蚕病是养蚕生产的大敌,无论什么季节,什么条件下养蚕,都有蚕病的发生和危害,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此,在生产中,要明确病原的种类与致病特点,蚕病病原的存在场所及病原、环境与蚕体对蚕病发生的相互关系。针对这些情况,采取一些关键措施,就能搞好养蚕生产,获得高产、高质、高效益。
2000年03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彩莲,孙峰
<正> 近年来,本市有蚕农反映蚕种孵化率不高,并有逆出或不出现象,尤其是秋蚕。他们认为是蚕种质量不好。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除在蚕种催青中进行种质调查外,发种后对有关乡镇各批次蚕种的补催青及孵化率均进行了跟踪调查了解。其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小蚕共育室的补催青等工作做得比较好,各批次蚕种一日孵化率均达到95%,高的共育室达98%;但是也发现少数蚕农对蚕种补催青工作不够重视,从而影响了蚕种的孵化。
2000年03期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新民
<正> 为了改变农村养蚕缺劳力、人蚕共居、单产效益低的现状,今年阆中市大力推广室外蚕台育,它具有三省三高的好处,即:省力、省工、省投资,单产高、质量高、效益高。现将我市大蚕室外棚架蚕台育的制作及饲养技述简术于下: 1 棚架建造 棚架长7米,宽3.4米,中柱高4.5米,檐高2.5米,东西朝向的垛子要选用遮荫地
2000年03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许永明,刘淑平
<正> 随着蚕桑实用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高效、省力、省时的塑料大棚养蚕新技术正在蚕区许多地方兴起,并深受蚕农的欢迎。但是,其潜在的火灾隐患也非常突出,一旦发生火灾,造成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都相当大。因此、做好塑料大棚养蚕的防火工作应引起业务部门和蚕农的高度重视。
2000年03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雷善云
<正> 射洪县是全省优质蚕茧基地县之一,现有蚕桑站30个,蚕茧站31个。1997年,已普及电子秤收茧,消灭杆秤收茧;现有热风干燥设备12台(12个大、中型茧站)、双仓四进土灶65付(19个小型茧站),热风烘茧能力已占总烘茧能力的70%以上;实现茧车标准化和无轨化;已有80%的茧站为全封闭式秤场;含水测定仪和评茧仪等监测仪器站站齐
2000年03期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雷应蓉
<正> 蚕茧收烘是蚕桑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收烘质量是蚕桑产业效益高低的关键,直接影响到蚕农、企业和国家三者利益,蚕茧收烘工作在整个蚕桑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普格蚕桑生产发展实际,近几年来,我们努力把握好质量标准,千方百计节能降耗减成本,不论国际国内茧丝绸市场风云如何变幻,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求效益,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实现了蚕农增收、企业增
2000年03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家惠
<正> 为了提高丝绸服饰的质量和档次,必须生产高质量的生丝,生丝以蚕茧为原料,由此,提高原料茧的质量极为重要。前些年我市下脚茧比例占15~20%左右,有的季节超过20%以上,在这些下脚茧中,黄斑茧又占50~60%,大大影响了蚕茧质量和经济效益,因此,探讨黄斑茧产生的因素及防止措施,对提高蚕茧质量和进一步发展我市“三高”蚕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000年03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淑谦
<正> 苍溪,曾是红军走过的这方热土,风光秀丽,人民勤劳。建国以来的几十年间,工农业生产都创下了不少先进事迹,蚕丝业同样取得辉煌成就。密植桑、四边桑、良桑化、小蚕共育、散卵蚕种、蔟具改良、收烘工艺、乡镇丝厂……,为全省树立过榜样,成为“三高”蚕业先进县。然而如今蚕业已是奄奄一息。原因何在?蚕业科技人员像热锅上的蚂蚁,快急死了。急又何用,只能一声叹息而已!笔者
2000年03期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雷善云,黄秀平
<正> 射洪县文聚蚕茧站,位于射洪县城西部,距县城十三公里。由射洪县陈古镇管辖,该镇共有行政村15个,农业社176个,养蚕户3800余户。1999年共养蚕3494张,收烘蚕茧63579.6公斤。当年从夏蚕开始推广纸板方格蔟,共63000片,收购方格蔟茧18063.6公斤,占推广茧季总茧量的44.4%,名列全县前矛,受到县公司表彰。
2000年03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文娟,刘柏炎
<正> 养蚕生产上经常会碰到桑叶不够的问题,特别是不易正确估产的春期。此时,常用控制给桑量或直接捉蚕上蔟或买叶来减少损失。那么,直接捉蚕上蔟、控制给桑量和买叶这三种方法,哪个更优?对生产的损失最小?何时捉蚕上蔟、何时控制给桑量更合理?为此,笔者于1999年春期在绍兴市农校科研蚕室进行了比较试验。 1 材料和方法
2000年03期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肖仲君
<正> 解舒是蚕茧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它直接体现出丝率和缫丝成本。鲜茧解舒虽然与蚕品种的遗传有关。但蔟中环境起着关键性作用。 近年来,由于气候发生较大变化,上蔟期常常遇到高温多湿和低温多湿的情况,造成解舒恶化。如何改善上蔟环境,提高蚕茧解舒已成为蚕业上的重要课,对此,笔者于1999年春、秋两季在对比试验的基础上做了分析研究。
2000年03期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佑伟
<正>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省蚕种业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蚕种生产与经营中出现的不顾蚕种生产的特殊性,无计划生产蚕种,造成蚕种的供应不足或过多;繁殖蚕种无序,使蚕种质量下降;无计划盲目引进蚕种,使劣质蚕种充诉市场,给蚕农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地区间搞“小而全”封闭型蚕种生产供应体系,造成蚕种的产销秩序混乱,高品质
2000年03期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冰,孙毅
<正>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全球信息网络逐渐趋于完善,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商务方式将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它以公平、快捷、方便、高效率、低成本、中间环节少、无国界、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交易等优势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中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曾有IT行业的一位权威人士这样说过:“在21世纪里,如果不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拒绝电子商务的企业终将被淘汰”。目前,电脑产
2000年03期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振书,樊中海
<正> 天林乡8村1社是我市边远社之一,全社26户,96人,有桑树1.2万株,1999年养蚕18.6张,收入1768元,今年计划养蚕30张,茧款收入万元。但由于劳动力大量外流务工(比例达59.3%),养蚕农户大减(去春16户,今春仅10户),养蚕数量剧降(去春7.4张,今春蚕农自订种5.2张),有叶不养蚕,乡村订种难的矛盾十分突出,为化解这一
2000年03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章俊文,刘宁
<正> 龙蚕镇位于蓬安县南面,辖16个村,141个合作社,4269户,16870人,耕地面积15800亩,其中旱地7800亩。自六十年代初开始大力发展蚕桑生产,到七十年代末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农村经济的优势产业,成为了全国农业生产的先进典型。1979年因发展蚕桑成绩突出荣获过国务院嘉奖,当时全镇有桑树175万株,养蚕4568张,产茧14.45万公斤,蚕桑收入48.84万元。八十年代以
2000年03期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