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祥平;程明;唐仕成;王金羽;
在分析2021年四川省茧丝绸行业发展情况和主要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行业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2022年行业发展形势和运行趋势。
2022年01期 v.50;No.171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6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 蒋佳;杨远萍;谢忠良;唐国阳;
<正>四川是全国最大的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产业规模全国第二,茧丝质量全国领先。蚕桑产业是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确定的“10+3”现代农业产业之一,也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优势特色产业。桑园建设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我省桑树良繁基地起步较晚、建设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蚕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摸清全省桑树良繁基地建设现状,
2022年01期 v.50;No.171 7-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李衍颖;谢成德;
盐边县果桑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有一定的产业链条发展基础,分析了果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及对策。
2022年01期 v.50;No.171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王永生;朱水芬;杨海;陈松;
为推进云南省蚕桑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简要分析了我省家蚕优质高效生产技术应用现状与重要性,重点对家蚕小蚕商品化共育技术与家蚕人工饲料育技术进行简介,提出了要注重发挥科技创新和引领示范作用,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和完善科技服务等相关技术实践措施。通过推广家蚕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促进云南蚕桑产业科技升级,推进产业提质增效、可持续稳定发展。
2022年01期 v.50;No.171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杨益辉;邹湘月;徐清波;米雅兰;王明;
简要概述了计算机视觉技术在传统蚕业生产中开展系列研究取得的一些成果和应用情况,分析了计算机视觉技术在蚕茧无损检测、蚕蛹雌雄自动识别与蚕病的自动诊断方面的应用现状及技术普及率不高的限制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应用思路,以期为提高计算机视觉技术在蚕业生产中的自动化快速检测水平提供参考。
2022年01期 v.50;No.171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张友洪;
<正>为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提升蚕桑产业发展质量,1 1月以来,南充综合试验站团队成员到试验站示范基地县仪陇、南部、嘉陵等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取得了显著效果。一是培训目的明确。团队成员结合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传贯彻党的政策,突出授课的方向性。为坚定农民的产业发展信心,
2022年01期 v.50;No.171 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肖文福;
<正>“夏81×春12·春22”是由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特殊性状品种改良岗位牵头育成,以蚕茧市场需求为导向、蚕丝产业发展方向为指引、强健优质为选育目标。该品种具有体质强健、茧层率高、茧丝长、纤度细和净度高等特点。幼虫期各龄眠起整齐,发育快;大蚕期食桑旺盛,抗病力强,老熟集中,营茧快。茧层厚而均匀,茧色洁白,
2022年01期 v.50;No.171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苏超;
<正>近年来,陕北生态桑综合试验站在安康市石泉县以轻简化、高效化、产业多元化为抓手,探索蚕桑产业创新,实现“三产融合、三生同步、三位一体”的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蚕桑产业迈入新时代。具体做法如下:1、试验站2~3名专家常驻石泉,与石泉蚕桑产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形成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团队,支撑产业技术需求。
2022年01期 v.50;No.171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黄先智;
<正>四川省乐至县是陈毅元帅故里,也是四川省重要蚕桑生产基地,产业资源基础雄厚,蚕桑文化积淀深远。1959年,陈毅元帅回家乡视察,题诗“公社遍故乡,到处是桑园,蚕娘两万人,一年八季蚕”,盛赞乐至蚕桑的兴盛。1964年《人民日报》发表了《“荒乐至”十年变成“桑乐至”》的报道,自此“桑乐至”“桑城”闻名于世。2019年乐至县委、
2022年01期 v.50;No.171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郭建军;贾晓虎;李应菊;郑梦娇;郑晓丽;李冬兵;
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四川省苏稽蚕种场121份家蚕种质资源的6个单粒缫丝成绩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6个数量性状可简化为解舒因子、颣节因子、长度因子3个主成分,所提供的信息量占6个数量性状信息量的95.613%。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对121份家蚕种质资源的3个主成分值进行综合打分,可分为4大类群,综合评分小于0的资源材料有50份,占比41.32%,综合评分在0-0.5之间的资源材料有33份,占比27.27%,综合评分处于0.5-1之间的资源材料有26份,占比21.49%,综合评分大于1的资源材料有13份,分别为“碧”“秋白”“416”“丰一”“东丰”“锦5”“792”“7910”“丁5A”“白玉B”“白云”“湘白”“绫3”,占比10.74%。推测综合评分大于1的这13份资源材料是选育家蚕新品种时亲本选择、选配的优先选择材料。
2022年01期 v.50;No.171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2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夏文银;吴劲轩;王香君;夏川林;殷浩;王志斌;
为了进一步明确不同叶位、不同老嫩程度的桑叶对桑叶茶的活性成分的影响,以茶桑品种桂桑6号制备的桑茶为对象,测定了6种桑叶茶样品的总糖、还原糖、水溶性糖、多糖、总黄酮、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叶位桑叶加工的桑叶茶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显著,随着桑叶叶位的增加,桑叶茶的多糖、黄酮和DNJ含量整体呈现显著降低趋势,一级春桑多糖和DNJ含量最高分别为14.99%和2.81mg/g,霜桑绿茶黄酮含量最高为34.06mg/g,比中间值高12.9%,同时总糖、还原糖和水溶性糖含量均最高,而茉莉桑茶的活性成分均远低于其他桑茶,可能与其萎凋、发酵等制作工序有关。结论认为:桑叶茶的活性成分含量与桑叶所含的功能成分以及加工工艺密切相关,通过选择适宜的原料桑叶叶位(成熟度)、采收季节、加工工艺可以提高桑叶茶的品质。
2022年01期 v.50;No.171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5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李开莉;皮曹林;陈友敏;汪燕;敖树刚;林桂琼;
人工饲料养蚕作为一种新技术,在饲料营养均衡、消毒防病方面较桑叶育有优势,可以实现养蚕生产工厂化和不受天气影响。宁南县南丝路集团于2021年晚秋季开展了小蚕人工饲料养蚕示范。试验结果表明:“菁松×皓月”对人工饲料适应性表现尚可,但在后期发育、养蚕成绩和茧质成绩方面和桑叶育有一定差距,该技术的大面积推广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2022年01期 v.50;No.171 29-3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2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魏仙;茆迎春;殷安亮;缪梅玲;王连芳;
为了进一步分析射阳蚕桑生产中蚕病发病原因和各季发生情况,跟踪调查并分析了2020年射阳县连续3期蚕病发生情况,为科学防治蚕病,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稳定蚕桑产业发展提供依据。
2022年01期 v.50;No.171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1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向文丽;曹贤旺;皮曹林;杨淞杰;
为持续提升宁南蚕茧品质,2021年正秋蚕期在宁南县松新镇饲养雄蚕品种“秋华×平30”。调查结果显示:龄期经过、公斤茧粒数等指标与当地大面积主推品种“781×7532”“菁松×皓月”相差不明显,但鲜壳量指标表现突出。饲养过程中需加强防病措施,并采用方格蔟上蔟。
2022年01期 v.50;No.171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0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陈宝瑞;王琳璐;李文学;陈小平;尹红;青学刚;
僵蚕总灰分是判定僵蚕品质、影响僵蚕售价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水洗僵蚕、干刷僵蚕体表2种方法试图降低僵蚕体表孢子含量,进而降低总灰分含量,提升药材品质。测定采用两种方法处理后的僵蚕总灰分含量,结果表明:水洗僵蚕不能保证僵蚕总灰分含量降低;干刷僵蚕体表的方式能够降低总灰分,但总灰分含量还是不能达标,难以实现使僵蚕总灰分达标的目的。
2022年01期 v.50;No.171 38-3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