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均文;龚椿营;吴金泽;简克均;景艳梅;袁波;张守峰;
为进一步了解“锦绣2号”的生产性能和茧丝质量,于2024年夏、秋与2025年晚春蚕季,在凤凰县用当地主推品种“两广2号”为对照,组织同期比较试验,以期通过定量分析调查其稳定性。结果表明,“锦绣2号”的盒种产茧量为46~50 kg,各季均极显著高于同期饲养的“两广2号”;夏秋季的死笼率为2.19%~3.02%,显著优于“两广2号”;茧丝长超过“两广2号”120 m以上,解舒率为75%以上,净度94分以上,原料茧可满足企业缫制5A~6A高品位生丝的需求。新蚕品种“锦绣2号”在凤凰县表现出了高产稳产、丝多质优的特点。
2025年03期 v.53;No.185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9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赵亮;肖勇;王忆;刘前莉;柳江;成长英;刘三梅;向文丽;胡仁会;付强;
为评价“桑+玉米”带状套作模式推广应用价值,采用叶用桑品种“川凉桑1号”和甜糯兼用玉米品种“华鲜玉890”,随机区组设计开展大田试验。设桑树单作(M)、玉米单作(Z)和“桑+玉米”套作(MZ)3个处理,分析套作模式对桑树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桑园土地生产力和种间竞争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套作处理的桑树单叶鲜重和干物质量显著高于单作,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桑树竞争比率CRM为1.41,是套作系统中竞争优势方,可保障桑园产出桑叶的重要经济功能;系统相对拥挤系数K为0.91,总体趋近于理想互利状态;土地当量比LER为1.44,套作处理促进桑园土地生产力提高44%。结果认为该模式兼具生态适应性与经济可行性,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2025年03期 v.53;No.185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陈永波;杜佳炯;李大波;毛建;杜茂林;蒋鸷;何忠泽;何成才;余军;
调查比较“强桑1号”“川799”“薪一圆”“7707”“怀桑35号”“麻皮桑”等8个桑树品种在干旱年份和正常年份的枝条生长情况、主要经济性状,并评估不同品种在干旱条件下的综合表现。结果表明:干旱对桑树枝条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所有品种枝条总长度及平均长度在干旱年份均有不同程度缩短,且品种间受影响程度存在差异,“7707”受影响较大,“豆腐皮”相对较轻。在经济性状方面,大部分品种干旱年份的单株产叶量、米条产叶量均低于正常年份;而所有品种公斤叶片数在干旱年份均有所增加。综合得分显示,“怀桑35”号和“麻皮桑”在干旱条件下综合性能突出,抗旱性较强,“薪一圆”和“7707”则表现较差。
2025年03期 v.53;No.185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4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唐玲;陈任;
为破解耕地保护与产业发展的难题,壮大蚕桑产业体量,乐至县积极探索坡地桑园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创新路径。本文以乐至县坡地桑园为研究对象,运用混合研究方法,系统剖析坡地桑园发展现状与成效、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下步发展对策与建议。本研究为全国丘陵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乐至方案”,深化了生态产业化进程中“资源-技术-人才”协同的理论认知,助力蚕桑产业在耕地保护与生态约束下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2025年03期 v.53;No.185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8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余森艳;叶玉婷;李志红;卢珍兰;何文;
以桑葚、杨梅汁为主要原料,魔芋胶、卡拉胶、可得然胶为复配凝胶,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探究桑葚汁与杨梅汁质量比、复配凝胶质量比、复配凝胶添加量、赤藓糖醇添加量对桑葚杨梅复合果冻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桑葚杨梅复合果冻的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桑葚汁与杨梅汁质量比0.8:1.2,复配凝胶质量比2:2:1,复配凝胶添加量2.0%,赤藓糖醇添加量20%。在该条件下,桑葚杨梅复合果冻的感官评分为89.4分,p H值为4.9,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8.3%,持水率为5.96%,维生素C含量为11.85mg/100g。产品色泽均匀,酸甜度适中,口感爽滑,兼具桑葚及杨梅果香。
2025年03期 v.53;No.185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8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林波;马勇;蔺全廷;加松;石洪康;祝明辉;张剑飞;
为解决多层悬臂式蚕台撒粉消毒的问题,根据悬臂式蚕台特点和养蚕消毒要求,研制了一种多层悬臂式撒粉机。该设备采用电动小车为搭载平台,将多个撒粉装置按多层蚕台的层高进行布置,配合地面轨道,使小车在移动的过程中,撒粉装置对多层蚕台的养殖台面进行铺撒消毒粉,替代人工手持或近距离逐层操作,大幅提高撒粉消毒效率,采用遥控器远距离操作,使操作人员远离粉末扬尘。
2025年03期 v.53;No.185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7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小勤;黄巧;谢飞;商本庆;张业怀;戴雨珊;林荣连;
针对广西山区农村肉牛养殖粪污随意堆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牛粪资源化利用的技术瓶颈,本研究以饲料桑为指示作物,探讨了牛粪燃烧炭灰替代化肥对饲料桑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牛粪燃烧炭灰部分替代(T2)、全部替代(T3)和超量替代(T4)等3个处理,以常规化肥(T1)为对照组,分析不同处理对饲料桑叶产量及其粗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叶片产量方面,各处理单株单次产量表现为T2(24.2%增幅)>T1>T3>T4,其中T2与T1差异不显著(P>0.05),但较T1提高24.2%;T3、T4与T1、T2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2)在粗蛋白含量方面,表现为T2(1.8%增幅)>T1>T3>T4,T2与T1无显著差异(P>0.05),T3、T4则显著低于T1和T2(P<0.05)。研究表明,牛粪燃烧炭灰部分替代常规化肥不仅能维持饲料桑的产量和品质,还能实现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为山区种养循环产业发展提供了可行的技术途径。
2025年03期 v.53;No.185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1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谢茂盛;杜佳炯;李大波;陈永波;张忠;赵亮;陈勇;
为探明60%敌畏·马乳油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以60%敌畏·马乳油1000倍、1500倍和2000倍稀释液,分别对家蚕进行农药残留试验。结果表明,短期内60%敌畏·马乳油对家蚕具有显著毒性,随着时间延长、浓度降低,家蚕中毒情况逐渐减轻,药后7d试验蚕结茧率、健蛹率均达100%。综合考虑经济成本及田间防效,建议在桑园使用60%敌畏·马乳油1500倍液,安全间隔期至少7 d。
2025年03期 v.53;No.185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3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刘玲;程明;郑丹;柯皓天;任建宇;
桑蚕和柞蚕是两种重要的泌丝经济昆虫,在我国的饲(放)养历史分别约5500年和约3500年。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茧丝生产国和茧丝绸商品出口国,四川的蚕茧产量居全国第二,茧丝质量最优。我国是柞蚕的发源地,柞蚕茧产量占全世界的90%,柞蚕业在四川曾盛极一时,1918年,柞蚕茧产量2872.60t,为四川历史最高水平。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两种昆虫,本文对它们的异同点作了比较。
2025年03期 v.53;No.185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2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陈聪;彭海;陈果;陈金蕾;林平;
宁南是四川蚕桑产业的重要生产区,病虫害防治对蚕业生产尤为关键。针对宁南县近年来桑树病虫害发生趋势,从考核机制、抗病品种、栽植模式、撂荒地整治、预测预报体系总结了病虫害防治成效与措施,剖析目前存在问题;从坚持物理防治为主、优化提升植保装备、完善预测预报网络、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科学使用农药等方面拟定了防治对策,助力宁南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3期 v.53;No.185 51-5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