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蚕业


千亿蚕桑产业建圈强链专题

  • 四川加快提升蚕桑产业机械化水平的思考

    石佳佳;鲜菲;蒋佳;谢忠良;薛鸿涛;

    四川蚕桑产业有强烈的机械化需求。目前,桑园机械、小蚕共育等设施装备已经较为成熟且推广面大,大蚕饲养机械研发主要围绕解决养蚕空间和省力化,劳动密集的桑叶采摘、上蔟、采茧等养蚕关键环节还基本无机可用,蚕种生产可用设施装备少,价格与效率不匹配,全自动养蚕机械装备多处于研发试验阶段。主要问题在于: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生产售后成本高,广泛推广难度大。从加强科研支持、强化企业扶持、加大推广力度、加强人才培训等4个方面提出加快提升四川蚕桑产业机械化水平的对策建议。

    2025年02期 v.53;No.184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0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关于提升四川新蚕品种鉴定及审定工作质量的思考

    杨秀燕;杨远萍;蒋佳;舒天培;

    四川省蚕品种审定历经50余年的发展,成果丰硕,在梳理现状和成效的基础上,提出了重大突破性品种较少、供种数量及质量有待提升、蚕种加工标准不统一等6个方面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加强资格审查,确保品种符合参试条件;做好统筹协调,确保参试蚕种质量合格;加强过程管理,确保鉴定试验客观公正等对策建议,对于推进四川省蚕品种鉴定和审定工作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2025年02期 v.53;No.184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四川粮桑统筹复合种植主要模式及发展建议

    刘三梅;刘刚;郑继川;何发;李永远;潘明森;郭俊英;危玲;

    在严格治理耕地“非粮化”、全力保障粮食安全的时代背景下,桑树与粮食作物复合种植模式成为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实现“粮经统筹”的重要探索方向。在深入剖析四川省桑树与粮食作物复合种植的主要模式、关键技术基础上,全面评估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并结合省内典型案例,深入探讨实践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针对性科学安排茬口衔接以及幼龄桑园套作要点和蚕闲期套作要点等建议。旨在为四川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2025年02期 v.53;No.184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1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产业振兴

  • 乡村振兴衔接背景下的蚕桑产业发展成效与对策

    王晓芬;陈俊卓;李宇;刘俊凤;李可贤;陈义安;

    蚕桑产业不仅在精准扶贫时期助力欠发达地区脱贫攻坚,在乡村振兴衔接背景下将继续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在分析四川不同蚕桑产区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乡村振兴衔接背景下蚕桑产业的发展成效,阐述其在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的显著成果。同时,针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产业链不够完善、市场风险应对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加强技术创新与推广、完善产业链条、强化市场风险防控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旨在为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2025年02期 v.53;No.184 10-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5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嘉陵江流域川渝段蚕桑丝绸业联合发展研究

    王利华;张林;任光明;

    蚕桑丝绸是嘉陵江流域发展的重要产业。抓住成渝经济圈发展的历史机遇,两地蚕桑绸产业以贯通成渝两地的嘉陵江为纽带,采取联合发展策略。经调查发现两地丝绸联合发展尚存在不足之处。经过分析与归纳提出四点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基于联合发展战略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打磨高质量文旅片,整合媒介进行宣传;加强补链、强链和延链,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新质生产力赋能丝绸企业智能化升级。合理整合资源,更好地促进两地发展。

    2025年02期 v.53;No.184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7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三链同构”重塑中国绸都品牌

    李文学;王琳璐;陈义安;刘刚;张友洪;李伟;许少林;赵颖;罗豪;罗伟;杨雪;刘伟;何昌良;周跃;安雎;周昂;刘爽;陈小平;青学刚;

    在阐述南充蚕桑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资源平台缺乏整合、科技攻关缺乏团队支撑、先进技术缺乏亮点展示等问题,提出推动蚕桑丝纺服装产业振兴,打好产业结构调整“组合拳”,横向上拓展产业链,纵向上延伸价值链,空间上打通融合链,发挥“三链同构”的整合效应,实现蚕桑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2025年02期 v.53;No.184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信息动态

  • 四川省蚕品种审定委员会七届五次会议在成都召开

    <正>3月6日,四川省蚕品种审定委员会七届五次会议在成都召开,省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品种参审(鉴)单位,实验室、农村鉴定基点代表等参加会议。农业农村厅种业发展处(农场处)二级调研员、第七届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琳玲出席会议。会议审定通过小蚕人工饲料适应品种“宜乐1号”(L01·L03×Y02·Y04)、夏秋用品种“川蚕32

    2025年02期 v.53;No.184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强健性斑纹限性新蚕品种“造A×兰B”通过审定

    刘彬斌;

    <正>强健性斑纹限性新蚕品种“造A×兰B”于2025年3月成功通过四川省省级审定(川蚕品审证字2025年第02号)。新品种锚定市场需求和产业方向,重点针对四川蚕区夏秋季节生产环境,通过人为设置恶劣的小气候条件,历经10余年,选育成功。该品种综合经济性状优良,抗逆性强、强健性好、丝质成绩优、龄期经过较短,是缫制高品位生丝的理想原料茧。“造A×兰B”于2023-2024年秋季参加了四川蚕品种省级室内鉴定以及农村区域性试验鉴定点联合鉴定。

    2025年02期 v.53;No.184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专题征稿

    <正>2025年,四川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千亿产业建圈强链工程。蚕桑产业被纳入8个千亿级产业链。为认真落实省委精神,有效推进蚕桑千亿产业建圈强链建设。《四川蚕业》特征集“千亿蚕桑产业建圈强链”专题文章。文稿要求:一、文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句精炼通畅。可以就四川蚕桑产业建圈强链的某一领域或者某一方向进行研究,也可以结合某一区域内的蚕桑产业发展进行阐述。

    2025年02期 v.53;No.184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0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四川省蚕业协会第五次会员大会在成都市召开

    <正>4月10日,四川省蚕业协会第五次会员大会在成都市召开,中国蚕学会副理事长杨彪应邀出席,省蚕业管理总站副站长杨远萍到会致辞。来自全省行业管理、生产一线、科研教学、技术推广的100余名会员参加会议。大会审议通过了四川省蚕业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财务报告及新修订的四川省蚕业协会章程和内部管理制度。大会选举产生了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及监事,召开了五届一次理事会,选举产生了协会新一届领导机构。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程明当选协会会长;宁南县南丝路集团林平,西昌市茧丝绸总公司杨华荣,四川尚好桑茶有限公司刘露民,四川安泰茧丝绸集团有限公司张泽洪,珙县智溢茧丝绸有限公司张思华当选协会副会长;四川省丝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卜献鸿当选协会秘书长。

    2025年02期 v.53;No.184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四川丝绸行业2人获评“全国劳模”

    <正>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四川红旗丝绸有限公司缫丝厂前缫车间缫丝工凌国青、四川南充六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纺织车间质量管理员,首席技师吴庆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她们用指尖传承着千年缫丝技艺,以匠人精神续写着丝绸之路的新篇章。吴庆,女,1988年生,中共党员,四川南充六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纺织车间质量管理员。其所在轮班员工的操作技术水平全部达到一档标准,全班产品质量位居公司前茅,全月相比其他班组产、质量分别高出10%左右。被评为“全国轻工行业劳动模范”。

    2025年02期 v.53;No.184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四川桑产业试水日本市场

    <正>2025年4月29日,四川尚好茶叶公司与日本关西华文时报在日本大阪世博会期间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整合资源,共同投资建设桑产品精细化加工厂及销售公司,推动中国桑制品进军日本及东南亚市场。新工厂计划2025年底投产,每年从南充进口原料1000吨,主攻日本健康市场、功能性食品市场。公司流转土地1.3万亩、辐射带动周边3.8万亩土地,建成茶用桑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成

    2025年02期 v.53;No.184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试验研究

  • 桑枝蚕沙有机肥还田试验及效益分析

    黄丽萍;李福乐;黄绍松;张仕光;黄焘;王水亮;黄宗校;罗慧;文柳璎;苏宗洋;

    为解决蚕桑生产中桑枝蚕沙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在隆林县开展桑枝与蚕沙制成有机肥料还田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处理中,桑园平均年产叶量由大到小为处理1(桑枝蚕沙有机肥)>处理2 (复合肥15-15-15型)>处理3 (不施肥),处理1比处理2提高3.44%,比处理3提高53.45%。桑枝蚕沙有机肥成本是复合肥43.57%,证明桑枝蚕沙有机肥循环利用即可保证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又可提高堆肥的速效肥力,降低投入成本,增加桑园产叶量,可在蚕桑生产中推广应用。

    2025年02期 v.53;No.184 23-2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工厂化智能养蚕技术与应用研究

    杨明轩;杨璐嘉;李跃华;吴小康;赵兴刚;

    针对传统人工养蚕技术及设施设备影响栽桑养蚕效益的问题,将传统养蚕中的喂养、消毒、除沙等环节转化为工厂化的生产流程,通过对设备和系统进行集成化和智能化,形成以智能料仓和自动给桑、码垛、给粉消毒等智能养殖单元,构建工厂化、自动化、智能化养蚕产线,经仿真和实际运行,成效较好。

    2025年02期 v.53;No.184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6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不同地区繁育的家蚕“781”“7532”原种成绩比较

    唐金文;朱琴;吴波;杨玉梅;曲凌云;李洋;熊国林;

    为比较四川省三台蚕种场两个场区繁育“781”、“7532”品种的原种成绩差异,开展该试验,结果显示三台场区繁育的“781”原种在茧层量指标、“7532”原种和反交一代杂交种在全茧量、茧层量指标上具有显著性优势,其他指标成绩相当。

    2025年02期 v.53;No.184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4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家蚕人工饲料适应性品系“GS303”与“GS304”的创制及杂交组合性能评价

    苏建;贾晓虎;李冬兵;王一;涂钰羚;谢琳玲;

    为推进家蚕人工饲料育技术的规模化应用,通过杂交育种与定向选育,成功培育出人工饲料适应性家蚕品系“GS303”(中系)和“GS304”(日系)。采用膨化颗粒饲料对杂交组合“GS303”דGS304”进行夏秋两季室内鉴定,结果表明:“GS303”与“GS304”的收蚁24 h疏毛率均达90%以上,F8代结茧率超过95%;杂交组合“GS303”דGS304”在稚蚕人工饲料育结合大蚕桑叶育模式下,结茧率98.74%、健蛹率93.07%,显著高于全龄桑叶育对照品种“781×7532”(p<0.05),茧丝净度达95.56分,纤度2.816 d。该组合适应四川气候条件,兼具高产与优质特性,具备显著推广潜力。

    2025年02期 v.53;No.184 39-4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家蚕原原种转青卵耐冷藏试验报告

    蒲艳;熊国林;张恒戟;唐金文;吴波;施田田;

    以“781”原原种为试验材料,探索转青卵不同冷藏抑制时间下的实用孵化率、催青死卵率、蚁蚕饥饿死亡率情况,设置7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冷藏抑制时间为2d、4d、6d、8d、10d、12d、14d的不同处理组。结果表明实用孵化率与冷藏时间呈负相关,催青死卵率、蚁蚕饥饿死亡率与冷藏时间呈正相关。若因生产需要对转青卵进行冷藏的,建议“781”原原种转青卵冷藏抑制时间不超过6d。

    2025年02期 v.53;No.184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川山”“蜀水”交配性能试验初探

    文廷勇;王蓉;彭远坤;何艳茹;肖慧;唐斌;

    为了解目前四川地区主推品种“川山×蜀水”交配性能,通过当日新鲜雌蛾分别与当日鲜雄蛾、二交雄蛾和冷藏雄蛾交配,调查其所产卵圈良卵率。初步探明二交雄蛾、鲜雄蛾、冷藏雄蛾的良卵率均无显著差异,原种良卵率平均值为97.99%,一代杂交种平均良卵率为97.45%。

    2025年02期 v.53;No.184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8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基地建设

  • 川东北地区地蚕育与蚕台育模式效益对比

    彭伟;何超;何鹏;何国君;

    对南充银海丝绸有限公司嘉陵大通蚕桑基地采用地蚕育与蚕台育两种模式,在整体饲养效率成本收益(不含采摘桑叶的人工)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地蚕育具有省力、省工、降低成本、效益更高的优点,蚕台育空间利用率和养殖产量更高。

    2025年02期 v.53;No.184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0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射阳家庭适度规模养蚕发展模式的探讨

    缪梅玲;霍雪;

    射阳县以家庭适度规模发展为目标,培植全年养蚕40张,收获蚕茧2000 kg,收入8万~10万元,以家庭2个劳动力的集约化养蚕模式,进一步向适度规模养蚕发展。实现桑园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和规模效益优势明显,规模适中风险相对可控,设施、装备、技术等方面的一次性投入多次使用,推动蚕桑产业稳定发展。

    2025年02期 v.53;No.184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8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武胜县桑枝食用菌产业发展实践

    符阳;曾益春;黄盖群;刘刚;

    为解决废弃桑枝利用难题,武胜县通过采取“配套扶持政策、深化院地合作、坚持龙头带动、壮大集体经济”等做法,走出了“叶养蚕、枝生菌、渣作肥、肥育桑”的武胜桑枝食用菌产业发展新模式。

    2025年02期 v.53;No.184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8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实用技术

  • 普格桑螟虫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阿衣莫;苏小东;徐勇;陈义安;罗黄花;伙布子作;周志会;

    本文以凉山州普格县为例,深入探究桑螟虫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研究表明,桑螟虫对桑树危害严重,影响蚕桑产业发展。普格县气候条件有利于桑螟虫繁殖,导致该地区桑螟虫发生频繁,危害程度重。本文分析了桑螟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发育周期和生态适应性,并探讨了其发生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如温度、湿度、降雨量和光照等。提出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策略,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有效控制桑螟虫的种群密度,保障桑树健康生长和蚕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025年02期 v.53;No.184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5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